365纱线网

世界要闻: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农业保险市场 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负责人朱俊生

来源:金融时报
2022-09-28 09:28

原标题: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农业保险市场 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负责人朱俊生

据金融时报2022年09月28日消息,今天给大家介绍有关于最新的新闻“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农业保险市场 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负责人朱俊生”,一起来看看新闻介绍吧

十年来,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农业保险发展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保障及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近日,围绕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保险提出的新要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存在的新挑战等话题,《金融时报》记者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负责人朱俊生进行了专访。

《金融时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朱俊生:从风险保障方面看,十年来,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长迅速,从2012年的240.6亿元快速增加至2021年的965.18亿元,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市场。随着农业保险市场的快速成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也从2012年的4.40%逐步提高至2021年的7.06%,成为市场增量的重要贡献者。

同时,农业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彰显,保障金额从2012年的9006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4.78万亿元。赔款也从2012年的148.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20.19亿元,农业保险初步发挥了对于损失补偿和恢复生产的作用。

十年来,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银保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涉及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以奖代补试点,农业保险市场招标规则,农业保险定价机制,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渔业互助保险,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等诸多方面。

十年来,农业保险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地政府纷纷建立农业保险综合服务平台,农业保险电子化、线上化、智能化程度大大提升,跨部门、跨平台合作共享渠道逐渐增多,防灾减损、农业贷款、智慧养殖等相关服务不断拓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保险的承保验标、查勘定损等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也推动了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步伐。险企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遥感、远程视频等科技手段,优化或取消现场工作环节,持续满足承保需求,及时优先支付赔款,助力疫情防控。

《金融时报》记者: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业界共识。就现状而言,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挑战?

朱俊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提升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但从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保险的新要求而言,目前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尚存在一些挑战。

一是对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目前农业保险以面向传统小农户的低保障、广覆盖的成本保险为主,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需求。为了提高重要粮食作物保障水平,我国先后在13个粮食主产省开展大灾保险试点,在部分省份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大主粮作物的保障水平。但从全国范围看,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亩均保险金额仍然较低,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高成本、高投入的生产特点,难以满足规模化经营主体的保障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财政对农业保险实行统一保费补贴政策,补贴比例与投保人的种植规模以及保险产品的保障水平均无关系,因此,不能很好地体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导向。农业保险合同的缺陷也不利于提升保障水平,难以满足规模经营主体对“低获赔概率、高保险赔付”的保障需求。

二是财政补贴政策有待优化。一方面,目前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尚未有效纳入中央财政补贴保费的支持体系。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范围有待拓展,以适应地方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一些农业大省往往也是财政弱省,最需要农业保险和保费补贴,但由于财力有限,对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的配套能力较差。这就使得最需要农业保险保障的地区反而更少、更滞后地享受到中央财政的保费补贴。另外,省级以下政府、特别是市县级政府不仅负责提供农业保险的相关公共服务,而且还承担着沉重的筹资责任。

三是经营模式有待创新。我国农户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国情与传统农业保险产品之间本质上不相容。由政府有关部门以行政手段推动,在理赔过程中参与沟通、谈判的发展模式,不利于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大灾风险分散制度有待完善。随着农业保险降费、保障程度以及经营成本的提高,近年来部分省市农业保险已经出现较大程度的超赔,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已不足以应对大灾风险。需要研究再保险、大灾风险融资安排等制度选择与设计,以健全和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制度。

《金融时报》记者:过去十年,我国农业保险处于高速发展期。在“小农险”向“大农险”发展的新阶段,农业保险如何克服上述难题,迎来发展新机遇?

朱俊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需要农业保险提供更大支持,农业和农村新业态发展需要农业保险提供保障,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农业保险拓展新功能,农业保险将从“小农险”发展到“大农险”的新阶段。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政策体系,包括提高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障水平、优化财政补贴政策、促进经营模式创新、完善大灾风险分散制度以及防范与化解制度风险。

一是提高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障水平。将农业保险的主流产品引导至产量保险,为向收入保险发展夯实基础,实现从纯粹的价格保险到收入保险的跨越。同时,保费补贴要适时向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倾斜,将补贴比例与投保人的种植规模、保险产品的保障水平结合起来,重点补贴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以及保障水平高的保险产品,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另外,优化农业保险合同设计,取消或提高分阶段赔付系数,允许设置绝对免赔,使得规模经营主体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赔偿。

二是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做法逐步扩大到全国,支持各地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农产品保险的发展;同时,基于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加保费补贴品种,尽可能扩大中央财政补贴的品种范围,满足地方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中央财政的补贴比例要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与地方财政的支持能力结合起来,通过更为灵活的补助方式解决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中央财政补贴的公平性问题。尽量降低直至取消市级、特别是所有县级财政的补贴比例,以减轻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实现农业保险公共服务的纵向公平。

三是促进经营模式创新。首先,建立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由政府全额补贴保费,提供最基本的风险保障,农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额外缴费提高保障水平。其次,为适应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基本国情,我国要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形态,克服传统农业保险产品经营成本高的不足。最后,为促进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将指数保险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为构建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提供补贴,促进与指数保险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完善大灾风险分散制度。要以农业再保险公司为载体,建立健全有效的农业保险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并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构建再保险公司与原保险人“分担风险、分享收益”的风险共担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再保险体系。要完善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鼓励险企在正常经营年份积累大灾风险准备金,从而在不同年度之间分散风险。要建立融资安排,在再保险摊回赔款、大灾准备金均不足以支付赔款的情况下,启动相应的融资安排,为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

五是防范与化解制度风险。首先,秉持法治原则,规范和约束农业保险运行。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适时启动修改《农业保险条例》,并探索制定农业保险法。其次,优化保费补贴拨付机制。探索将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直接补贴给经办机构,或对保费补贴专户实行动态监控。最后,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市场主体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一方面,在市场准入上,引导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专业化经营,增强持续经营的预期,从而鼓励险企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资源投入,提升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立真正的市场化退出机制,提升市场主体的违规成本,从而发挥市场机制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激励作用。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关于“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农业保险市场 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负责人朱俊生”就介绍到这,本文结束

工会24小时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1234567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1234567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365y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