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纱线网

想要提高纺织产品的品质,必须加强对纺织专用设备的改造

来源:未知
2022-09-30 10:31

  2002-2016年纺织业和纺织服装业的销售产值及其增幅。就销售产值而言,纺织行业的销售产值从2002年的6221.93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0287.4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4.27%。服装服饰行业的销售产值从2002年的2833.66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3664.7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37%。

  就增幅而言,两行业的产值增幅在2003年均出现了负增长,在2009年和2011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这主要是因为外部市场消费需求不振,拉低了行业销售收入增速。我们注意到20062007年间两行业的景气指数下跌,但是价格指数却上涨,并且销售产值上升。这可能是因为期间纺织产业控制产量规模同时提升品牌运营能力的缘故。

  从业人员、原料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衡量纺织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其中,从业人员规模反映了纺织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数量,用一定时期内

  从事相关纺织类产品生产的所有人员的平均数来测度,反映了行业的人力投入水平。纺织原料价格反映了纺织产业生产成本的变化。

  纺织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新建或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值,是一个流量指标,表示企业投入生产的所有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的新增生产能力情况。

  2002-2015年纺织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及其增幅。可以看出从业人员的数量自2010年以后逐步下降,接近原点,年均增长率仅为1.15%。另外,从业人员的增幅在2008年、20122013年以及2015年均出现了负增长。这说明一方面纺织产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器取代人力的程度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廉价劳动力由无限供给状态逐步转变为有限供给,劳动力工资的迅速上涨增加了纺织产业的用工成本,为控制成本使得利润最大化不得不削减工人。

  2002-2017年纺织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可以看出,其购进价格一直处在97以上。此外,纺织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波动很大,2011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纺织产业利润下降,行业景气恶化的原因。

  2003-2015年纺织业和服装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其中,纺织业的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是截至2015年仍然总额才达到5102亿元,低于西方发达国际投资水平。而服装业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自2012年之后开始呈现缓慢增长和大幅波动现象。整体来看,纺织业和服装业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纺织产业的创新能力。

  以上四个方面涵盖了纺织产业的市场供给、市场需求、要素禀赋以及发展潜力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了纺织产业的景气度。总结起来就是2003年的景气和财务状况说明纺织产业的发展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20062008年景气度和财务状况说明纺织产业的产量规模得以控制,品牌运营能力逐步上升,产品价格上升,但是销售产值增幅很小,利润增幅下跌。这可能是因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有限,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加上劳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所致;2011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工成本上升,产成品出厂价格上升,利润下降,行业景气恶化。

  按照投入一产出的逻辑视角将纺织产业分为原料、设备及成品三大子行业,进一步地将原料按照其属性细分为两类分别是天然和化纤;将成品按照其用途细分为服装、家用和非家用三类。在确定好分析对象的基础上,采用量化指标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发现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确定分析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遵循绝对值和相对值相结合原则,在现有可搜集的数据范围内开始甄选具体的财务指标。

  纺织产业的原材料主要分为天然材料和化学纤维材料,天然材料主要有棉、麻、毛、和丝;化学纤维材料主要有人造纤维和化学纤维。其中,天然材料中的棉花在纺织工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年来棉花产量的增长跟不上纺织产业的发展需求。

  2002年为432万吨,15年后仅为481.2万吨,占世界棉花产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22.5%下降到2017年的20.5%-棉花产量的下降和不稳定加大了纺织产业的行业风险,为降低风险,需要大力发展化学纤维,填补棉花产量的不足。近年来化学纤维的产量规模持续扩大,从2000年的694.20万吨扩大到2017年的4392.47万吨,占世界化纤产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20.30%上升到2017年的64.27%。

  综上所述可得,为保证纺织产业的持续发展,应重视棉花生产,重视化纤工业。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为有效提高棉花产量,应提高其单位生产水平;至于化学纤维,应主要提高其功能效用,致力于研发和专利转化上。我们可适当通过进口满足对原料的需求,作为补充和调剂,这样不仅保证了原料供应,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国际市场波动风险。

  受制于数据搜集的约束,这里只列示纺织产业的四类细分产业,分别是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纺织服装和纺织专用设备。可以看到,2000年天然纤维和纺织服装的企业户数最多,分别是9389户和6763户。其中,天然纤维的企业户数占比整个纺织产业的49.78%,纺织服装占比35.86%o化学纤维和纺织专用设备的企业户数相对较少,分别为815户和476户。

  综上所述,可得三点结论:一是天然纤维的企业户数占据相对优势,化学纤维由于是新成立后50年代后期起步的,发展基数比较小,但是其在纺织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后期要继续提高化纤的质量,聚焦于功能化纤的研发和生产上,这样才有利于促进纺织产业进行实质升级;

  二是纺织服装行业的规模在经历了大扩张以后开始逐步收缩,这可能是企业兼并,资产重组下的结果,是一个利好的现象;三是纺织专用设备由于其重资产性质,企业户数较少,但是其设备的更新和升级直接影响着纺织产品的质量。因此,应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尤其是加大发明专利的研发力度,提高专利转化率达到加强纺织设备的生产能力的目的。

  2000-2017年四细分行业销售产值。横向对比看,四细分行业中天然纤维的销售产值最髙,其次是纺织服装,再次是化学纤维,最后是纺织专用设备。纵向对比看,各个行业本身的销售产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增长,天然纤维的销售产值由2000年的4524.1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7976.69亿元;

  纺织服装的销售产值由2000年的2159.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1903.86亿元;化学纤维的销售产值由2000年的1206.4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905.82亿元;纺织设备的销售产值由2000年的200.0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49.28亿元。就占比来看,天然纤维的占比波动较大,纺织服装的占比持续上升,由2000年的25.26%上升到2017年的31.77%;

  化学纤维的占比也有起伏,且趋势与棉花的相反。纺织设备的占比持续下降,可能是因为纺织设备的技术含量不高,竞争优势薄弱,也可能是因为相对于销售而言,更注重新设备的引进和更新。

  20002017年四细分行业的内外销变化情况。横向对比看,天然纤维的内销与外销的产值差额最大,其次是纺织服装,再次是化学纤维,最后是纺织设备。纵向对比来看,天然纤维的内销增速最大,其次是纺织服装,再次是化学纤维,最后是纺织设备。综上所述,国内市场日益成为纺织业的主战场。

  综上所述,纺织产业中的四个细分行业里,天然纤维尤其是棉花的产量最高,企业户数最多,销售产值最高,内销比例最大。化学纤维起步晚,产量小,企业户数少,销售产值较低,内销比例越来越高。纺织服装行业的企业户数仅次于天然纤维,销售产值持续上升,对纺织产业总产值的贡献持续增大。

  纺织专用设备的企业户数最少,销售产值持续下跌,内销比例越来越高。由此看来,要想保证纺织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需要通过供应链管理、兼并重组、提高信息化水平等多种方式积极促进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和产业自身技术升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就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而言,要大力发展具有科技含量的化学纤维行业,同时要大力更新设备,以求以质取胜;

  第二,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为此需要立足国内,借助国际贸易持续扩大棉花产量以及化纤的质量;第三,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纺织专用设备的更新和换代力度,从而生产出更高质的产品,因为产品升级才是产业升级的根本。

  前文从产业层面以及子行业层面对纺织产业的发展面貌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从微观视角进一步对纺织产业进行深入解剖。在根据企业性质将企业细分为民营、国企、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的基础上,选取了四个体现企业“量变”和“质变”的指标展开描述分析。

工会24小时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1234567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1234567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365y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