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阳澄湖大闸蟹第一篓蟹捕捞出水。图为蟹农举着刚出水的大闸蟹,公蟹半斤重,母蟹3.5両。\大公报记者陈旻摄
23日,苏州昆山巴城,浩渺的阳澄湖上,捕蟹船扬帆激浪。第一篓捕捞出水的阳澄湖大闸蟹搭载无人机运抵“2022中国.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现场,由现场观众见证开捕。苏州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陆志荣宣布,根据近日抽测数据分析研判,由于受前期持续高温、少雨影响,阳澄湖大闸蟹产量受影响,预计全年产量在9400吨左右,比去年减产1540吨。其中围网养殖湖区面积1.6万亩,产量1500吨左右。沿湖周边高标准池塘养殖面积7.2万亩,产量7900吨左右。\大公报记者 陈旻苏州报道
2021年,苏州阳澄湖大闸蟹产量在10940吨左右,其中围网养殖区面积1.6万亩,产量1575吨左右。沿湖周边高标准池塘养殖面积7.26万亩,产量9365吨左右。
可视化监管 数字化转型
对比去年,今年阳澄湖大闸蟹中的湖蟹减少75吨,塘蟹减少1465吨。陆志荣说,“这一年,我们经历的极端高温和连续干旱对大闸蟹生长带来不小影响。养殖过程中发生的水草腐烂、水质恶化、进食减少,不易蜕壳等现象影响大闸蟹的生长。”苏州农业农村部门深入一线,帮助蟹农采取调高水位、增氧调节水质等一系列措施,稳定养殖生产,努力将高温对大闸蟹养殖的影响降到最低。
陆志荣介绍,苏州以互联网加农业的思维,打造阳澄湖大闸蟹质量安全智慧管理平台。在阳澄湖湖区和沿河高标准池塘养殖区域率先设立了26个示范区,监管点通过应用视频监控、养殖水质监测、尾水监控、人脸识别和无人机巡航等新技术,把大闸蟹养殖过程中质量安全和品质的相关信息与数据融入到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远程可视化监管,助力阳澄湖大闸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成熟期推迟 目前仅尝鲜
“今年天气太热,阳澄湖大闸蟹成熟期推迟至少一个月,目前上市量极少,仅处于尝鲜阶段。”苏州常熟市金唐市水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龙承租了750亩阳澄湖水面,往年年产大闸蟹50至60吨。
“澳门与马来西亚的订单,我请他们推到了10月10日以后。届时,每周发一批蟹,每次100至200公斤。老客户了,一直比较稳定。”张建龙的公司从2002年至今连续20年出口大闸蟹至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
“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价格高开低走。中秋节的蟹价是历史上最高。”从事大闸蟹养殖30余年的苏州湖八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伟感叹,“中秋节来得早,受高温影响,大闸蟹大部分未成熟,极少量上市,导致中秋节时内地蟹价高却没有量。”杨国伟在阳澄湖承租了800余亩水面,围网养蟹10余年,2021年他们公司的阳澄湖大闸蟹产量为6万馀斤。“高温对塘蟹影响很大,目前看,对湖蟹影响可控。”
近年,杨国伟的公司把阳澄湖大闸蟹发到珠海、广州或深圳,由香港买家自己转口至香港。“今年,香港的订单我都劝他们延后。”杨国伟说,10月中下旬会是发往广东的订单高峰。